美国总统特朗普刚上任就利用关税作为武器,在商业、移民等各方面迫使其他国家作出让步,引发了全球贸易格局的剧烈波动。
特朗普关税2.0相较于2018年贸易战呈现显著升级态势:
打击范围全球化:
关税目标从中国扩展至传统"盟友",加拿大、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均被纳入打击范围,形成无差别火力覆盖。
政策执行闪电化:
借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绕开常规流程,行政命令直接生效,如取消800美元以下中国小包免税政策仅用48小时即完成决策。
战略意图模糊化:
征税理由从"国家安全"到"公平贸易"随意切换,缺乏可量化的终止标准。比如加拿大在做出一些承诺后,25%的关税被暂缓30天,但几天后特朗普又认为加拿大做得不够,30天后可能重新征税。
但这样做也带来一个问题。
总统大笔一挥很容易,相关政府部门执行命令却很难。
典型如废除来自中国货值在800美金以下小包免收关税的政策被紧急叫停。
因为每天数以百万计的小包要重新计算关税,而美国行政部门正面临人手和预算的大幅削减,能否及时执行特朗普频繁变动的行政命令是一个很大的问号
有官员坦言:"系统升级速度远跟不上总统推文频率。"
现阶段来看,美国作为最大的单一消费市场是不变的,为了应对模糊多边的关税政策,企业只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灵活应变,紧抓政策窗口期积极出货,同时做好第三国转运的准备。
然而企业也要做好中长期战略准备:
减少对美国的依赖:积极探索东盟、欧洲、非洲、中东和其他新兴经济体,分散客户基础。
在第三国进行本土生产:随着特朗普政府扩大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的调查范围,堵住转运漏洞,单纯“转口避税”的做法或许也难以持续。
未来在第三国进行本土生产或将成为中企应对关税的主要出路。
然而,上一轮吃到美国加税红利最多的国家如越南、墨西哥等,在这一轮迁移中或将沦为风险区。
随着这些国家对美国的贸易顺差步步攀升,它们很可能成为美国征税的下个目标之一,面临加税风险。
因此,不少企业开始将目光投向泰国、柬埔寨、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这几个邻近的东南亚国家。
东南亚靠近中国,有助于降低物流成本;而泰国和马来西亚等国家也已建立完善的工业生态。此外,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(RCEP)等现有协议也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更便捷的贸易关系。
印尼和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看准了这一趋势,积极向可能受关税影响的中企伸出橄榄枝:
印尼新增经济区特:印尼政府计划在未来4年新增7到9个经济特区,通过提供税收优惠、土地支持等多重激励,希望吸引受关税冲击的产业入驻。
泰国的合作意愿:泰国总理近日访华,中泰两国领导人同意将加速促进长期投资合作,特别是电动车、半导体和数据中心等相关的未来关键领域。
不过,熊猫出海提醒国内企业开拓新市场显然还是需谨慎评估。
以泰国和印尼为例,在泰国设厂的主要缺点是供应链更长、物流成本更高;而印尼虽然人力成本和租金更低,但与越南相比文化差异更大。
尽管越南面临关税风险,但仍有企业押注于此。因为除了邻近中国而成本较低外,越南人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更接近中国,员工的组织和纪律性较强。
对于国内中企而言,在美国持续的关税壁垒下活下去、保住生意、保住市场、保住客户是首要任务。
而这场由关税引发的蝴蝶效应,终将推动中国制造完成在全球生态价值链上的历史性蜕变。
那些在动荡中构建起多极化生存矩阵的企业,或将收获比关税红利更珍贵的战略主动权。
熊猫出海,一站式跨境企服平台,专为中国企业量身定制出海解决方案及配套落地服务,助力中国企业出海“少掉坑”。
更多企业出海详情可咨询熊猫出海专业顾问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