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3重绞杀"来袭!特朗普关税新政深度拆解,哪些企业最受伤?
关税 特朗普 2025-02-08 09:10:15   浏览量:1109

特朗普挥舞许久的关税大棒是如期而至。


此次政策的重点有3个:


1、香港地区制造、进口和转口产品,首次被要求正式报关及被加征关税;


2、叠加征税,在现有关税(含反倾销税、反补贴税)基础上加征10%的从价税率;


3、价值低于800美元的货物将不享受关税豁免。


政策要点如下:



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于 2025 年 2 月 3 日下午 2:25(美国东部标准时间)发送了此公告


1、政策生效时间与实施范围


(1)生效时间:2025年2月4日美国东部标准时间凌晨12:01起


(2)适用范围:所有原产于中国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)(除以下豁免类别及个人随身行李物品)


(3)税率:在现有关税(含反倾销税、反补贴税)基础上加征10%的从价税率


2、豁免类别


以下三类商品可申请豁免额外关税,需对应申报指定税则号: 


9903.01.21:用于人道主义救助的捐赠物资(如食品、衣物、药品)。新规要求企业精确分类商品税则号(如区分9903.01.21人道物资与9903.01.20普通商品),错误申报可能导致清关延误或罚款。


- 9903.01.22:信息类材料(包括出版物、影视作品、新闻素材等)。 


- 9903.01.23:符合以下条件的商品: 


  • 在2025年2月1日前已装船或处于最终运输阶段;  

  • 在2025年2月4日至3月7日期间进入美国消费环节。  

3、特殊条款与例外情况


(1) 第98章货物例外


通过美国关税表第98章条款申报入境的商品(如复出口加工品、临时进口物品等)原则上豁免额外关税,但以下子目除外: 


- 9802.00.40(境外维修或改良的美国商品)   

- 9802.00.50(境外加工的美国金属制品)   

- 9802.00.60(境外组装的美国零部件产品)   

- 9802.00.80(境外组装商品)  


- 例外规则:上述子目商品需对在中国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)产生的加工/组装增值部分加征10%关税。


(2) 对外贸易区(FTZ)规定


- 2025年2月4日起,进入美国对外贸易区的中国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)商品(除符合“国内地位”定义的商品外)必须按“特权外国地位”(Privileged Foreign Status)申报,并将在最终入境消费时按当时税率补缴额外关税。 


(3) 最低限度免税取消


- 自2025年2月4日起,原产于中国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)的商品不再适用800美元以下货值的免税清关。进口商需选择正式报关并全额缴纳税费,否则清关请求将被拒绝。  


新关税政策关键问题与风险


1、香港地区不再享有「独立关税区」待遇


这是美国首次将香港地区制造、进口和转口产品,都要正式报关及被加征关税。


美国将会根据供应链文件,如原产地证明、订单、装箱货单等,判定商品是来自中国或香港地区,都要交额外关税。


2023年,原产香港地区的商品在美国市场的贸易加权平均关税税率仅1.4%,但如果额外征收10%的关税,税率将达到11.4%。


如果商品主要是在内地或香港地区制造、组装或加工,即使经第三国转运,仍可能被视为中国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)产品,会被征收额外关税。


但文件中没有提到同是特别行政区的澳门。


2、跨境小包裹贸易受重创


新关税政策取消800美元以下免税待遇后,小型跨境电商需转为正式报关,成本至少增加10%(关税)+清关代理费(约5%货值)。


尤其采用是跨境小包模式(Temu、Shein的主流模式)的商家将受到较大影响。以Temu 40美元客单价包裹为例,若不考虑成本在产业链传导,关税变动对终端定价带来的定价压力为26%,Temu与亚马逊同款商品价格差或将从40%缩窄到27%。


另外,采用正式报关,也将对跨境小包的履约时效产生一定影响。


以亚马逊为主要销售渠道的跨境电商卖家多数为海外仓备货模式,受关税扰动相对有限。


3、叠加征税后使中国输美商品平均税率达29.3%


再次强调,本次额外10%关税将叠加于所有现行关税、税费及其他费用之上,且不可申请退税。


以女士梭织长裤为例,2025年2月4日起税率为:


基础税率:28.6% + 301条款加征税率:7.5% + 2025加征关税:10% = 总税率:46.1%


本来此前几轮的加税,截止到2023年6月,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应税商品的平均关税税率约为19.3%,远高于2018年初的2.3%(最惠国关税税率)。


再加上本轮加征10%的从价税率,中国输美商品平均税率将达到29.3%。


4、FTZ自贸区成本增加


此前就有一些出口商或通过使用美国对外贸易区(FTZ)规避风险。


但此次加税新规明确中国(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)(除符合“国内地位”定义的商品外)进入FTZ的货物需按“特权外国地位”申报,最终入境时仍需补缴关税。


这一流程也增加了物流和仓储的复杂性及成本。


新关税政策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及应对


这一政策的实施也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关税政策的进一步收紧,对国内企业对美贸易产生重大影响。


首先,对于那些高度依赖美国出口市场的企业来说,关税冲击尤为显著。这些企业面临着两难的选择:


一方面,支付更高的关税将直接挤压其利润空间,甚至可能导致亏损;


另一方面,为了规避关税成本,它们不得不考虑将生产线转移至其他国家,但这又涉及到重新建立供应链、适应新市场环境等诸多挑战。


其次,对于那些可替代性较强的产品,一旦加征关税导致价格上升,消费者很可能会转向更便宜的替代品。例如,一些组装代工产品就属于这一类,它们的市场竞争激烈,消费者对价格变化较为敏感。


最后,市场占有率高的行业受此次加税影响相对较小。


以大疆为例,作为全球无人机市场的领军企业,其市场地位稳固,即使面临关税增加,也有足够的议价能力来保持其市场竞争力,而不太担心失去市场份额。


特朗普任期还有3年多,关税的威胁始终高悬头顶,但自2018年以来,中国企业已成功探索了破局路径:


 贸易路径重构:通过第三方转口渠道实现间接对美出口


 产能全球配置:在东南亚等地布局生产,彻底改变原产地属性


 市场多元化:加速开拓「一带一路」等新兴市场


在全球化秩序重构的关键期,中国企业的生存法则已转变为:用产业链弹性对冲政策风险,以市场分散度抵御单边制裁。相关企业需尽快调整公司战略,以应对新规带来的挑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