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企业的老板们最近都十分焦虑,尤其是做外贸和跨境贸易相关行业的,生怕下一刻手机又开始推送特朗普要对哪个国家,哪些产品加多少税。
如果说之前,或许还心有侥幸,现在可以说美国对中国的打压已经是最大的确定性因素。
此时应有BGM:
你敞开怀抱融化了我
你轻捻指尖揉碎了我
你鼓动风云卷走了我
你掀起波澜抛弃了我
我俩太不公平
爱和恨全由你操纵
可今天我已离不开你
不管你爱不爱我……
——刘欢《离不开我》
从18年开始,美国通过关税指挥棒,就像打羽毛球时吊球一样,调动中国制造、中国工厂在全球四处奔跑,这对国内企业家的心力和财力都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消耗,但企业家们仍然找到了应对方法。
目前"中国-美国"的直线贸易通道逐渐演变成充满几何美学的拓扑网络。
某广东电子厂的生产线正印证着这种变迁:
电路板在东莞完成精密切割,半导体经由河内保税区组装测试,最终以"越南制造"身份穿越太平洋。
这种迂回不是简单的产能转移,而是全球化2.0时代的生存法则。
多边形贸易模式的出现,不仅是对当前贸易环境的被动适应,更是中国企业主动寻找新机会、开拓新市场的积极布局:
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节点,重新组合贸易路径,以降低风险、提升竞争力。
作为国内领先的跨境企服平台,最近有很多企业家来咨询我们关于企业出海的事情,我们提的第一个建议就是保持冷静,我们并不建议把新闻热点当成企业的战略导航风向标,因为当下的潮流,也并非中国企业所能完全左右的。
如果没有准备好而仓促出海,落地后很有可能导致水土不服。
其次就是度势审时,切换视角。与其看做“威胁-应战”的被动应激思维,不如转换成“机会-布局”的主动设计思维。
如某不锈钢企业在越南设厂后,不仅成功收获了越南海尔洗衣机的订单,还向内延伸,乘机拿到了国内海尔洗衣机的订单。
这印证着:产业转移既是风险规避,更是机会捕获的复合方程式。
可能一开始我们确实是成本和订单转移的问题,是因为对地缘政治风险的预判,或者是有些企业为了寻找自己的全球化路径,但当企业一旦出去之后,中国企业、中国企业家们的智慧和韧性总会找到新的机会,在异乡他乡生根发芽,茁壮成长。
所以在这个时候,在哪个地方出海,也就是地理空间的战略选择会成为企业思考的最重要问题。以及如何能在本地发现新的价值源泉,全力应付本土化,能在这个地方扎根下来,是需要企业更加谨慎思考的一个话题。
尤其是出海前期,企业必须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充分的考察和调研,获取足够的信息以支撑决策,因为市场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要求企业具备更长远的战略眼光。
熊猫出海现针对东南亚热门投资国家:印尼、泰国、越南和柬埔寨四个国家分别推出商务考察行程,为中国企业打开东南亚市场的"3D实景沙盘"。
✔探秘新兴市场 ✔对接当地资源 ✔解锁政策红利
机票+住宿+商务接待全包仅需 ¥9998 起!
限额抢购:单国别考察团均限额10人
深度考察:政府/工厂/园区/商会全链资源对接
适合企业:跨境贸易、制造业、电商从业者等
报名请咨询:
往期回顾:
对此时此刻的中国企业家来说,现在需要的不是应激反应的疲惫奔跑,而是手握精密导航的主动布局。
这种思维转换,正是中国制造在全球贸易变局中重获主动权的关键转折。